徐科,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,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。1988~1995年就讀于西安交通大學,獲碩士學位,1998年于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博士學位。1999~2002年在日本千葉大學光電子研究中心做博士后,2002~2004年在日本科學技術振興事業團,參加超高速省電力高性能納米器件/系統研發項目,2004~2006年任教于北京大學,2006年起加入中科院蘇州納米所,任測試分析平臺主任。曾榮獲2007年“蘇州工業園區首屆科技領軍人才”稱號、2008年“首屆姑蘇創新創業人才”、“江蘇省雙創人才”稱號、2010年榮獲第十三屆中國科協“求是杰出青年獎”、2011年蘇州市市長獎,2012年榮獲全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、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青年科學家獎,2013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,2013年蘇州市魅力科技人物?,F任“863”計劃新材料領域主題專家、國家納米標準委員會委員。
一直圍繞高質量氮化物半導體材料生長、相關材料與器件物理開展研究。開展了多種與GaN晶格匹配的單晶體生長,在LiAlO2(100)襯底上用MOCVD方法首次外延生長出非極性m面GaN;系統研究了GaN的MOCVD和MBE生長機理,氮化物的極性選擇、極性控制,闡明了極性對氮化銦(InN)生長的特殊影響,是國際上最早發現InN窄帶隙的研究者之一;近年來重點開展氮化物的氫化物氣相外延(HVPE)生長研究、極低缺陷密度氮化物材料的物性研究,研發出可以連續穩定生產GaN單晶襯底的HVPE系統,開發出高質量完整2英寸單晶氮化鎵襯底,并實現批量生產;組織開展納米尺度空間分辨的綜合光電測試技術與裝備研制、微納尺度原位加工與測試技術的融合,并用于半導體中單個缺陷和低維結構的新奇物性研究。發表SCI論文70余篇,申請專利40余項,國際專利一項,國際會議特邀報告20余次。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973重大研究計劃、863項目、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、中科院裝備研制項目、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、發改委戰略新興產業化示范項目等。
研究領域:(1)III族氮化物材料的生長與材料物理,HVPE法、助熔劑法和氨熱法,極低缺陷密度材料的制備及物性研究;(2)寬禁帶半導體與超薄二維體系的異質結構,表面、界面與限域體系中的物性研究;(3)納米測試分析理論與裝備技術,空間高分辨的多參量綜合測試技術與裝備。